500年后,这个时代的文明所创造的大部分作品,或许都会被更迭,但拙政江南将带着家族的徽章印记,随着时间永久地保留下去,成为这个家族的见证。
不是所有的别墅,都可传世。建筑会被迭代,建筑之上的文化意义与历史沉淀,才是一个别墅的传世血脉。
中国铁建•拙政江南56栋院墅赓续拙政园的底蕴与盛景,延续中国私家园林顶峰的500年辉煌,在传承之中赋予当代资产以文化价值。
提起院墅,没有比江南私家园林更适合传承的,连皇家行宫御苑——颐和园,在建造时也汲取了江南园林的灵感,打造山水园林。
而在江南私家园林中,没有比拙政园更具备传世价值的了。
即使在它之前,中国已经有近千年造园史,但直至它的出现,中国园林艺术才算到达了顶峰水准,所谓天下园林在拙政一园。
世人谈及苏州园林时,通常以拙政园为首,可见其地位深入人心。
在苏州尤其重视的古城保护举措下,拙政园内的借景北寺塔,是对其限高成果的直观检验。若有建筑超过北寺塔的第三层,从而遮挡住借景视线,在拙政园便可一目了然。
它所代表的是文明的高度与底蕴的厚度,也正因如此,让它得以成为永恒经典,刊载着资产的最高涵义。
500年间,拙政园一直是簪缨世家、富商巨贾追捧的“资产标的”。清知府叶士宽曾购得当时已散为民居的拙政园西部,还新筑了拥书阁等建筑。后来,富商张履谦又以6500两银子买下西部花园,加以修葺,命名为“补园”。
即使那片土地不似从前光景,只要还在拙政园的地界上,那么它的价值就非一般宅邸可以比拟。
传世的资产故事,必须建立在典藏价值与惟一性上。拙政园的地脉就是传世故事的惊艳开篇。
500年过去,拙政园的地脉价值,在城市的现代化扩张中,更为难得,无论时代如何进步,也无法复制这片土地。
拙政江南在拙政园旧址上,打造56座江南私家庭院,因为土地的臻稀,这56院,或可称为拙政的绝响。
今天我们看到的拙政江南,从位置上看,与拙政园一巷为邻,仅6米相距,而从地脉上来说,二者实际上一脉相承。
拙政园由最初的二百余亩经世代延承,留存仅七十八亩,其周边退让的土地,却始终延伸着拙政园的生命力。
正如当年已成为民居的拙政园旧园,依旧备受叶士宽、张履谦等名流的青睐。如今,拙政江南,让当今世族私有拙政园地脉从理想变为现实。
对于这样的地脉,拙政江南抱持着敬畏心,认真书写“我本拙政”的时代孤本传奇。
它的传世血统,不仅仅源自地理的相承,在营园之中,亦延续拙政园的园林文化脉络。
中国铁建邀请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曹林娣、苏州园林设计院副院长计明浩分别担任拙政江南的园林顾问与景观顾问,以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咏》所标识的八卦方位定位园林文化主题,复原拙政园在历史中遗落的景点,打造拙政新八景,在拙政园旧址上,将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通过中国铁建的匠心继续承袭。
如今,漫步在拙政江南项目新拙政八景之一的水竹居中,感受文徵明曾在满是竹林的湘筠坞中表达“风来酒亦醒,坐听潇湘雨”的心境。
此般地脉与文脉的传承,当今,仅于拙政江南可见。当在其中感叹道:“映带联络之迹,历历在目”时,便找到了传世的定义。
中国铁建•拙政江南
谨呈全球56个华人家族